2013年的時候,我參加華山藝術生活節的導覽員培訓。當時有一個工作坊,總共四週,除了有專業的老師來幫我們上課,第二週起,每一週課都有作業要驗收。工作坊結束之後,還有一個總考試,最後才篩選出合格的導覽員,在一個月內的華山藝術生活節中,為民眾服務。
當時的作業分別是:用一分鐘介紹自己、用一分鐘介紹同學、用四分鐘介紹一個指定的劇團。
每個人進行為自己的作業的發表,老師會給你批評指教,是完全不客氣的那種發表。明明大家都是講起話來已經不會怯場的人,在老師的檢討下,每個人感覺都講得很爛。
其中最常被老師挑出的毛病就是–「贅字太多」!嗯、那、對(對什麼對!)……這些都是不該出現的贅字。對於表達的內容一點幫助也沒有。
最近密集地剪輯一系列訪談的影片,發現大家講話真的很容易出現贅字。平常生活對話可能沒問題,但是放到影片上,每一個贅字都會令觀眾(正在剪影片的我)感到厭煩、多餘。影片是濃縮過的東西,尤其是放上網路的資訊,0.5秒都不應該浪費。我熟練地處理著每一個贅字,又想起當時受訓成為導覽員的時光。
那麼為什麼我們平常講話時會出現很多贅字呢?因為腦袋跟不上嘴巴,我們頭腦在想的時候,需要有這些贅字來填補空白。這些是我們平時說話中不自覺的。
之前我在國中代課時,曾經設計一個單元,融合之前當導覽員受訓的經驗,讓學生練習講一個自己的故事。同學上台發表時,我也會請底下同學留意台上同學的表現。我們共同發現,最常出現的贅字就是:然後、就是,過多的轉折語,也是一種類型的贅字……同學一致認同,聽到太多這種字詞,真的會很煩。
因此,不管是學生或上班族,在表達的時候,無論是寫文章或口頭報告,都應該留意贅字的問題。贅字要出口之前,就先把它「吞」下去!留下真正有意義的資訊,才是對你的讀者及觀眾有最大的助益。
演講的時候想要擺脫贅字,刻意練習是必須的。如果是正式報告的場合,最好事先擬好稿,多加演練,才能避免贅字的問題。
[ks_content_block id=2447]
你必須登入才能發表留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