選舉搖旗吶喊,訴諸激情還有用嗎?希拉蕊團隊的策略跟你想的不一樣

原文刊載於今周刊專欄。

說到選舉,對台灣人來說一定不陌生,甚至有點到選舉狂熱的地步。選舉期間,平時的好朋友,如果因為政黨傾向不同,還有可能反目成仇。

 

令我印象深刻的是,小時候曾經跟著爸爸到選舉造勢的場合,大家排排坐著紅色塑膠椅,現場被擠得水洩不通,手上拿著候選人的小旗子,隨著台上主持人的吆喝搖旗吶喊,大喊「凍蒜、凍蒜」。早期的選舉,候選人由地方樁腳舉辦地方固樁,凝聚選民的向心力。

 

近幾年,網路世代崛起。小時候的我們長大了,變成投票人口,選舉活動版圖拓展到網上。網路的聲量與風向,也是影響候選人走勢的關鍵因素。所以有「網軍」這種名詞出現,象徵著選舉人力資源分配,也挪移到網路上,協助候選人在網上「造勢」。

 

而網路世代與過去最大的不同點是,大家都在虛擬空間中討論,看不到真實的人,不知道這些人到底是不是準選民。我們常笑說「萬人響應,一人到場」,指的就是網路的特性,從虛擬支持到實體站出來,還有一段落差。如何促使網路上的支持者,做更多動作支持候選人,像是捐款、跟朋友拉票,乃至投票日當天去投票,都是候選人團隊絞盡腦汁的任務。

 

2016美國大選餘波盪漾,川普當選跌破許多人眼鏡。最近一則新聞,臉書證實由審查發現,在去年總統大選期間,共有數百個在俄羅斯的臉書帳戶,花費10萬元購買廣告,利用爭議性話題,如槍枝管理和種族關係等,為了干擾大選結果。真是這些來自俄國的網軍送川普成功上台?後續仰賴更近一步的官方調查。

 

雖敗猶榮,希拉蕊陣營於大選期間其實推出許多創新的選舉工具與招式。利用網路即時、互動的特性,設計工具讓支持者能進一步參與。並且利用機制,讓支持者被激勵後,採取行動捐款、註冊選民或是向親友拉票。

 

舉例來說,選舉期間,希拉蕊陣營推出一個川普聊天機器人,你輸入訊息,它就是就像一個活生生的川普跟你聊天,因為裡面全都是川普講過的話。他鴨霸的語氣,充滿歧視的言論,可能讓你來回幾次就受不了。此時聊天系統就是跳出訊息,告訴你:「受不了川普了嗎?捐款給希拉蕊,幫助希拉蕊打敗他吧!」

圖片來源

 

選舉活動其實就是人性的充分展現。大選過後,總是會有各種觀點來檢視選舉活動,像是政治學、人類學、社會學的角度等等。除了選出為人民服務的首長,我們更能從選舉活動中學習選民心理以及行為的變化。若能掌握這些變化,洞悉人性,對工作及生活中的待人處事其實很有幫助。參與希拉蕊選戰的團隊成員將在10月份來到台灣,於Talk UX論壇分享設計選戰活動的過程,這麼有趣的題材,有興趣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。

 

歡迎加入~~

加入好友

 

 

[ks_content_block id=2447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