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十年老書店如何重生?空間改造找回實體書店的意義

bookstore

經營了三十多年的設計書店,在這幾年經濟不景氣、出版業普遍衰退的情形下,重新定位品牌、設立網路書店、整頓實體店面空間。

今年十月,再次進行第二波的店面空間改裝,企圖再造新風貌,讓書店生意轉型為更不同的事業型態。


桑格設計書店施木欉老闆聊書店改裝背後的故事

 

不斷再造,從改裝空間開始 

2016年年初,甫完成店面改造的桑格設計書店,經營者施木欉先生在今年十月又完成了書店第二波的改裝。因為這幾年出版業的不景氣,施老闆一直在思考要如何提振書店的生意,為消費者帶來更多的價值。

 

第一次改裝前的桑格,就是一家「老」書店的樣貌:古典的裝潢風格、沈穩的咖啡色書櫃。改裝後,以白色為基底,空間看起來更明亮、舒適。這一次的改裝,將原本用玻璃隔開的空間打通、靠近外牆的區域也重新設計。

 

img_0012

實體店面的價值在於以「人」為核心

改裝後的桑格,讓實體書店的空間有更多利用的可能。原本施老闆想,可以利用這個空間來辦一些新書發表會,帶動書籍的銷售。但是後來發現,活動的成功與否,場地不是最重要的,而是演講者或策展人及來參加活動的人,是「人」帶來的精神與交流,讓活動「活」起來。

 

發現了這點,改造的重點就放在,讓人可以充分運用這個場地,發揮最大的可能性。不只是演講,也可以辦展覽、讀書會等。希望各行各業的人,都能到這裡來交流,產生不同的連結與火花,進行網路上做不到的實體互動。

 

相信人的力量,就像相信書籍的能量一樣。拿在手裡沉甸甸的書,有油墨的氣味。翻開時,有紙張的手感。這些,都不是網路文章或是電子書可以取代的。

 

people-in-bookstore
人在空間裡互相交流,是實體書店存在的意義

 

讓顧客參與空間再造的過程

在改造的過程裡,也充分體現與客人交流的精神。因為客人是空間的使用者,讓客人的意見也進到改造的空間裡。

 

原本施老闆想,如果未來書店可能要辦展覽,是不是該把最裡面的書牆用簾子擋起來,方便在簾子上掛展品。

 

有一位從台東來的藝術家客人到店裡來的時候,老闆就順便諮詢他的意見。他說:「書店裡面最重要的就是書,如果擋起來不是很可惜嗎?」於是,老闆就保留了書牆,呈現原汁原味的書店空間。

改造後的空間,客人可以隨意席地而坐,享受閱讀的樂趣
改造後的空間,客人可以隨意席地而坐,享受閱讀的樂趣

 

 

一輩子的工作,要做得開心

問到老闆改造的出發點與源頭,老闆不諱言說:「都是為了自己!」為了要維持書店的生意,必須持續跟上時代,知道消費者想要的是什麼。

 

現代人普遍退休年齡延後,有一位朋友說自己要工作到92歲。老闆算了一下,自己如果要持續工作到八十幾歲,就必須在工作中得到快樂。改造後的書店空間,讓他更快樂了。來到書店的人,無論是老師或學生、年長或年輕,都可以隨意自在地翻書,跟老闆聊天。工作的過程中,因為這些人與空間,感覺自己的心靈被解放了。

 bookstore

 

很多同業都笑他傻,為什麼要做這麼多看似跟賣書無關的事。老闆引用自己弟弟說過的話。弟弟負責南部的校園書籍業務,常常要跑校園擺攤。擺攤很辛苦,沒生意就是沒生意。但他都告訴自己:「來這裡,我只要能賣出一本書就很快樂。因為如果我在家裡待著,不出來擺攤,就什麼都沒有!」

 

這幾年,因為出版的景氣不好,創業的過程,需要面對的問題也更多。面對這些問題時,要想更多的解決方式,卻也讓身心靈更強壯。

 

講設計、造品牌、說故事的時代到來。身為一家設計書店,也不斷將設計的理念,融入企業的經營之中。「我最後體會到,其實最好的品牌故事就是自己。」施老闆跟我分享著一個一個書店客人的故事,眼神中閃爍著光芒。也許創業過程中的點滴,才是施老闆創業所獲得的最大寶藏。

 

14671204_10210914785769945_1773646487203110724_n

 

💡 看更多:

1. 明淳第一次採訪桑格:(刊登於風傳媒)網購再方便,讀者還是堅持去這間書店的原因是?

2. 想用小錢穿出品味?除了Zara、H&M,你還有更好的選擇

3. 貓,跟你想的不一樣

 

 

[ks_content_block id=2447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