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reads 是什麼?Threads 行銷怎麼做?如何經營脆?品牌與創作者必讀的完整指南

Threads 是什麼?

Threads 是 Meta 旗下的一款社群平台,主打以「文字為核心」的即時交流體驗。雖然它是由 Instagram 團隊開發,但介面與功能設計上更接近 Twitter(現稱為X),讓用戶能發表短文、回覆、轉發與按讚。

和 Instagram、Twitter/X 的比較

Instagram 主打圖片與短影音,視覺主導,但互動多集中在限時動態與留言區;

Twitter/X 側重快速的訊息傳播與公共討論,但近年功能轉變與演算法調整導致部分用戶流失。

Threads 則結合了 Instagram 的社群生態與 Twitter 的即時互動特性,是一個對品牌與創作者來說嶄新的舞台。

Threads 為什麼是行銷新戰場?為什麼品牌/創作者應該重視 Threads?

因為 Threads 並非從零開始,它直接繼承了 Instagram 的用戶基礎與帳號結構。用戶可無縫導入現有 IG 粉絲,快速建立初步曝光。而且 Threads 現階段仍處於「紅利期」,內容競爭相對低,能見度與參與率普遍較高。

從數據來看,Threads在台灣市場成長性非常強勁

1.台灣佔Threads全球流量的18%,已經是第一名。(2024年還輸美國,2025年直接超車)

2.台灣人愛用社群,但X(前Twitter)的使用率一直起不來,僅為1%至5%,而 Threads 出現,挾帶原本 IG 用戶的優勢,直接填補了台灣短文社交平台的空白。

但是 Threads 的特性跟玩法跟其他的社交平台不太一樣,就算你原本 IG 有 5 萬粉,就算追蹤人數跟著轉過來,也不代表你的貼文會被看到、甚至爆紅。

也就是說,除了名人帳號,每個帳號的起跑點不會差太多,除非你很熟悉 Threads 的玩法。

Threads 演算法的關係,0追蹤的新帳號也有機會創造百萬流量。

以下就來介紹 Threads 要怎麼使用。

經營 Threads 脆的底層邏輯及Threads演算法

經營 Threads 脆 如何漲粉、漲流量

Threads漲粉策略一:海巡+留言

作為一位長期觀察社群平台、自媒體經營的講師,我在最近這兩週(2025.3)投入了不少時間實驗 Threads 的經營方式,從一開始的 400 追蹤者,一路漲到接近 3000,最有感、最直接有效的漲粉策略之一就是:「海巡」+「留言」。

所謂「海巡」,就是主動在平台上搜尋話題、滑熱門串、關注你感興趣的內容創作者,並留下你的觀點。Threads 的追蹤機制非常直覺,只要點一下頭像右下角的加號就能追蹤,因此當你在一則熱門貼文下留了一句有見地的話,很容易就被其他人看到、進而按下追蹤。

老實說,我本身不是那種很愛回覆私訊或參與留言串的人,但為了測試 Threads 的互動邏輯,這兩週我逼自己開始「認真回」,效果真的差很多。

但要留一則「有效留言」,其實不是隨便+1、好棒棒就能完成的。你必須在短短幾十個字內:

  • 說出一個觀點
  • 延伸原本內容
  • 或者提出不同角度與啟發

這樣的留言才能讓人覺得:「欸,這個人有料」、「我想看看他平常都在發些什麼」。當然,被按讚、被回覆、甚至被轉貼的機率也會大幅提升。

Threads 的使用者目前普遍都還在「尋找值得追蹤的人」的階段,如果你能在對話中展現出你的想法與專業,就很容易從海量留言中被看見。這個階段的 Threads,還有大量的自然觸及與主動關注紅利,真的值得一試。

Threads 漲粉策略二:搞懂社群心理,才能被追蹤

想要經營 Threads 有成效,不只是發文和互動那麼簡單,而是你要「懂人」。這裡的「人」,指的是讀者/使用者在社群平台上的心理動機。而這些行為背後的心理,不只適用於 Threads,也是一切社群平台的底層邏輯。

在社群平台的互動中,行為背後其實代表著不同的意圖:

  • 按讚:我看過了、我認同
  • 留言:我有話要說
  • 轉發/分享:這個說中了我想說的,我也希望讓別人知道我認同這個觀點,或我想留著以後看

那麼,「追蹤」呢?
它代表的是一個更高層次的心理動作:我對你這個人/帳號感興趣,我想知道你接下來還會說什麼。

而這個「你還會說什麼」,就構成了你帳號的「價值預期」。換句話說,讀者追蹤你,是因為他預期你會持續提供以下其中一種內容價值:

  1. 知識型:追蹤你,是為了學到自己還不知道的知識、技巧或觀點
  2. 情緒價值型:追蹤你,是因為你讓他笑、讓他感動、讓他覺得「有共感」

舉個例子。有一次我在我自己的脆上分享了「海巡+留言」的漲粉策略,一位脆友回應:「我去回了金秀賢的貼文,雖然有破千讚,但粉絲數幾乎沒變。」

從這就能看出:「被很多人看到 ≠ 很多人會追蹤你」。

留言再熱門,還是得回到幾個基本前提:

  • 你的帳號有沒有清楚的主題定位?
  • 別人點進你的主頁,一眼能不能看出你在分享什麼?
  • 你留言的內容,是否跟你的帳號主題一致?

回到金秀賢的例子,他的貼文屬於娛樂八卦型,情緒價值強。如果你的帳號也是聊感情、吃瓜、娛樂時事,這樣的互動就容易轉換成追蹤。但如果你平常經營的是職場、商業、成長型帳號,跑去八卦文下發表見解,即使留言破千讚,還是很難吸引目標粉絲關注。

總結一句話行為背後的心理動機,才是經營社群的核心。懂了這一層邏輯,你的內容策略與漲粉效率,自然會精準又穩定。

Threads 經營錯誤警告:為什麼「雙追不退追」會毀掉你的帳號?

在 Threads 經營的過程中,最不該犯的錯誤之一,就是使用所謂的「雙追不退追」策略。
我要強調三次:
不要用雙追不退追!不要用雙追不退追!不要用雙追不退追!

如果你正在認真經營 Threads,想要真正提升帳號影響力與自然漲粉,就必須避開這個陷阱。

什麼是雙追不退追?為什麼對 Threads 經營有害?
雙追不退追,就是互追帳號(IG, Theads兩平台,因此是「雙」追)、互不取消追蹤,表面上快速堆高追蹤者數字。看似成長,實則災難。這種方式很像早期 Facebook 粉絲頁的互讚、蝦皮購買假粉,一樣會造成嚴重的後遺症。

當帳號充斥著與你內容無關、無興趣的殭屍粉,會導致:

  • Threads 帳號活躍率降低,觸及與曝光下降
  • 演算法無法正確識別你的目標受眾
  • 優質內容無法推送到真正有興趣的用戶手中
  • 之後想用健康方式自然漲粉,會比新帳號還困難
  • 帳號變現、品牌合作機會大幅降低

Threads 經營成功關鍵:吸引對的人,而非追求虛假的粉絲數字
在經營 Threads 或其他社群平台時,必須認清一個核心邏輯:

追蹤,代表用戶想要看到更多你的內容。

如果這些追蹤者根本對你的主題沒興趣,他們不會按讚、不會留言,也不會分享。演算法自然也無法幫你找到真正的潛在粉絲。帳號就這樣掉入「死亡螺旋」,越經營越沒有反應。

我常在自媒體課堂上提醒學員: 你要的是什麼?

  • 一個 1 萬粉絲但僵屍遍佈的帳號?
  • 還是一個 100 個粉絲但每個人都是忠實鐵粉的小而美帳號?

Threads 經營也適用「慢慢來,比較快」這條鐵律。
唯有吸引對的粉絲,才能讓你的內容有擴散力、讓你的品牌有轉換力。

漲粉不是最重要的,漲對粉才是關鍵!
錯誤的追粉方式,只會讓你的 Threads 經營路走得又累又痛苦。就像愛錯人一樣,最後只剩滿身傷痕。

給小編與行銷人的呼籲
如果你正在為品牌經營 Threads,請把這篇文章分享給老闆或主管。
讓他們明白:Threads 行銷不是堆數字,是建立有價值的社群資產。

(本文由 Google 數位學程認證講師、外貿協會顧問 蔡明淳撰寫)

Hi,我是本站的經營者明淳

我27歲時離開職場,獨立接案為客戶服務。客戶有上市櫃公司、中小企業及高階主管私人顧問。產業橫跨新媒體、網路服務、建設公司、運動健康產業、零售業、運輸業、食品業、新創產業等。後來也擔任Google數位學程、外貿協會、清華大學推廣教育中心、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等單位講師。

如果你想知道我怎麼從0開始,透過社群行銷技能賺取不錯的收入,我有一個3小時的免費錄影檔跟你分享,歡迎『點此索取』

如果你喜歡明淳的分享,歡迎留下你的E-mail,明淳會不定期寫信給你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