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天重寫編寫網站上「關於我」的頁面。因為工作的關係,最近認識了一群「人初千日」的講師。她們跟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,我們的人生或職涯都不是只有單一身份。
這些講師,原本可能是在專業領域上有自己的成就,因為對「人初千日」:從媽媽受孕的那一刻算起的一千天,這段人生無法複製及回頭的時間,該給寶寶什麼樣的照顧,這個議題有興趣,而進修成為相關課程的講師。
我從小就是一個什麼都不排斥接觸的人,爸媽說要上什麼才藝班,我都說好啊好啊。每天時間填滿了學習才藝,覺得很快樂。高中以前,我學過鋼琴、心算、書法、國畫、捏陶土、自然實驗、法語、日語等等。
長大以後,也是覺得什麼都想學。包括我的職涯,也是因緣際會走過好多不同產業,每一次都是從頭學起。
現在我晚上當老師教學生,白天寫文章、拍影片、協助客戶做行銷,都是做自己想做且喜歡的是,從中學習成長、突破,覺得很快樂。
但是曾經我也懷疑過,興趣多元是不是代表「樣樣通、樣樣鬆」?
滾石不生苔?沒定性……這些負面的詞彙,過去常常環繞在我的腦海裡。
直到我看了一本書,是2007年出中譯本的《熱情人生的冰淇淋哲學》。
裡面講到有多元興趣的人,並不是人生的魯蛇組,你只是跟別人有一點不同而已。
如果你有多元興趣,不妨擁抱它、接受它,利用這個特質來規劃自己的職涯。
就像吃冰淇淋一樣,有人喜歡三球都同樣口味。我選擇三種都不同口味,不行嗎?
後來我就慢慢接受自己的這個特質,也不在勉強自己只做單一的事。
我發現我在不同領域及身份之間轉換的時候,反而能夠更有效率,碰撞出更多火花。
因為做不同工作,型態不同,腦中運作的地方不同,在切換之間可以得到喘息。
這就是為什麼許多媽媽能夠兼顧工作及育兒,她們懂得有效率地切換。
去年開始流行起「斜槓」這個詞,也就是英文標點符號裡的「/」(Slash)。
「斜槓青年」的概念,出自《紐約時報》專欄作家麥瑞克·阿爾伯撰寫的書籍《雙重職業》。
她說,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再滿足「專一職業」的生活方式,而是開始選擇能夠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化生活。
📌 端傳媒相關報導
趨勢大師查爾斯.韓第多年前出的書《大象與跳蚤》也剖析了個人與組織的關係,不再是生命共同體。
去年的書《就業的終結:你的未來不屬於任何公司》也闡述了未來大環境及職場的趨勢。
我們必須要擁有「創業家」的思維,才能在混亂的新趨勢中快速連結知識、科技與人脈,創造更不能被輕易取代的個人價值。
所以,當個斜槓,也許更能在這個變動快速劇烈的職場環境下生存。
斜槓代表你熱愛學習,隨時準備好擁抱新知識,也能適應在不同的身份中切換。
多元的興趣,也能使你的生活更多彩多姿、更豐富。
擁有主修、再擁有多個副修科目,沒什麼不好的吧?
只要你能享受其中,多元應用,斜槓人生,也能活得快樂、精彩。
💡 看更多:
[ks_content_block id=2447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