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路時代,社群媒體是助力還是阻力?個人該如何因應

臉書

(事件為2017年5月)這幾天網路上熱鬧非凡,有吳念真與全聯槓上事件,還有設計師李根在與聶永真筆戰,以及其他零星的事件。

 

這幾個事件皆是在社群中吵起。全聯更是一向以社群操作為傲,而吳念真提出沒有經過本人同意,使用照片的議題,不是開記者會等用其他管道宣布,正是在社群中貼了一則貼文,以示立場,並廣為網友傳播,延燒不斷。

 

之前我剛好到圖書館租了一部電影《五星主廚快餐車》。裡面的時空背景恰巧是facebook、twitter剛興起之時。主角是一個在洛杉磯高級餐廳的新銳主廚凱爾,但受限於餐廳老闆,無法盡情施展自己的才華、創作料理。

 

有一天一位美食評論家準備到凱爾的餐廳用餐,全餐廳的人無不將此視為一場重要的戰役。老闆指示凱爾拿出餐廳最受歡迎的招牌菜色。然而評論家在網站上寫下惡評,凱爾在Twitter上與評論家槓上。後來評論家二訪餐廳時,凱爾甚至與他發生肢體衝突,全程都被餐廳客人錄下來放上網路上。

 

正如同你我所熟悉的劇本。鄉民、網友紛紛看笑話,凱爾的聲望一敗塗地。在前妻的鼓勵下,凱爾來到邁阿密,跟兒子與副手經營起快餐車,一邊賣著古巴三明治,一邊開回洛杉磯。途中兒子利用Twitter等社群網站,宣傳快閃快餐車,成功引起話題與民眾追捧。

五星主廚快餐車

 

正所謂成也社群、敗也社群。

 

網路鋪天蓋地席捲的現今,無論是企業或個人在網路上的一舉一動都會留下數位足跡。一旦失言或有爭議的行為出現,很可能就會被瘋傳或放大檢視。

 

網路的傳播就像一個雙面刃,有可能急速造神,也有可能讓神一瞬間摔下神壇。

 

我認為個人每一次在網路上發言時,還是要思考後續可能會產生的漣漪效應。很多話在現實生活中說一說,大家笑一笑、毒舌一下,很快就雲淡風輕過了。但是在網路上,凡走過必留下痕跡。為什麼鄉民這麼容易起底一個人的道理就在這裡。

 

做網路行銷,雖然要利用網路的特性與迎合網友的喜好來產出內容。但我認為最終還是要回歸一個人的本質與初心,不要因為利益與風向做出違背原則。說實在話,網友是健忘的,今天的熱潮很快變成昨天的舊聞與歷史,但是你個人的現實生活還是必須繼續過下去。

 

五星主廚快餐車》中凱爾由黑翻紅的故事,最終憑藉的是他對料理的初心,打造出吸睛的快餐車,販賣有創意、美味的食物。

 

我們既是在網路鎂光燈下的人,也是網友。有時候將自己換位到網友的角度思考,很多時候會得到不一樣的解答。那些批評的人,真的都只有酸民嗎?如果是你,促使你留言批評的動機會是什麼?

 

若是面對網路的評論,建議靜下心來檢視每個人的意見。當然有些人純粹鬧版生事,有些人卻是用有條理的論述與資料來論理。看待批評,不妨從中找找與自己意見相左的論述中,是否有可學習的地方。

 

沒有人說立場必須永遠不變,梁啟超都說了:「不惜以今日之我攻昨日之我。」隨著知識與經歷的增長,改變自己的立場本來就是正常的行為。不需害怕做出改變,也許自己是真的錯了。錯了就改,又有什麼關係?

 

網路加速了資訊的流通,提供了我們方便、容易被大眾看到的曝光管道,卻不該是箝制我們創意與個性的地方。社群媒體只是工具,端看我們怎麼使用它,把它發揮最大功能,而不是反過來受它限制。

 

💡 看更多:

  1. 不管七十歲還是二十歲,在職場上你一定擁有獨特的價值
  2. 工作有熱情重要嗎? 我被基金會工作人員感動的故事
  3. 不要讓別人的否定,成為你前進的阻力